文章也可以用聽的
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,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,對不同抗原型病毒保護效果減低,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,疫苗成分相同,接種流感4~6個月後,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,通常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,為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,建議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,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。
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,一般接種流感疫苗後,需要2星期才會產生足夠抗體的保護力,建議65歲以上長者、5歲以下嬰幼兒、孕婦、免疫功能不全者,以及罹患氣喘、糖尿病、心血管、肺臟、肝臟、腎臟等慢性疾病,或是BMI≧30者等高危險族群,應於10月流感疫苗開打後,儘早接種疫苗,讓整個流感季都有保護力。
疫苗副作用輕微,出現7大立即過敏應就醫
林應然表示,接種流感疫苗前,事先要經過醫師詳細的評估診察,尤其是有過敏體質者,以確保健康狀況、有無接種相關的禁忌症,才能決定可否接種流感疫苗。一般來說,當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,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
接種流感疫苗後,可能出現注射部位肌肉疼痛、紅腫,少數人會有發燒、噁心、畏寒、皮膚搔癢、蕁麻疹、紅疹、倦怠、嗜睡的全身性輕微反應,通常於接種後1~2天內自然恢復。
而嚴重過敏及神經系統等反應則罕見發生,立即型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,包括:呼吸困難、聲音沙啞、氣喘、眼睛或嘴唇腫脹、頭昏、心跳加速等極少發生,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,需儘速就醫處置,以免發生過敏性休克。
要注意的是,青少年偶發在接種疫苗後,短時間內突然昏厥,應注意預防昏厥後跌倒或其他意外發生。
(圖片來源:Dreamstime/典匠影像)
延伸閱讀:
.流感疫苗雖非百分百預防,但可有效降低重症與併發症風險!
.流感致死率雖低,但不容忽視!林氏璧分析大S可能的致死原因